前幾期,我們對NVH後處理中資料分析及優化進行了詳細的介紹。任何有效的資料分析的前提都需要我們得到確實可信的模型及模擬/試驗資料。

在對系統進行振動數值模擬時,往往首先需要與試驗進行模型對標以獲取可信的數值模型(modal updating相關),然而不同的試件(損傷,參數隨機性等),不同的試驗儀器/環境都可能在資料中帶來一定的隨機/系統誤差,高頻雜訊、偽極點等等,這給我們的對標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。

今天就來介紹下利用(座標)模態置信因數進行模型對標即振型相關性的分析。

image

 

首先介紹下模態置信因數和座標模態置信因數

 

1

MAC

 

MACModal Assurance Criterion模態置信因數)是模型對標中應用最廣泛的一個工具。

 

 

其中 φ為某階固有頻率對應的振型。MAC表示振型相關圖中最小二乘偏差,對於振型差異較大情況下,MAC值較敏感,但是對於振型只有微小差異時,則MAC值相對不敏感。最開始用於試驗中,在不同激勵點激勵情況下,振型的對比。

 

 
 
 

可用於以下情況振型對比:

▶  不同試驗激勵位置下,試驗振型的對比

▶  模擬與試驗振型的對比

▶  用於相同源資料通過不同模態參數識別演算法得到的振型的對比

▶  改變結構後,模態振型的對比

 
 
 
 

 

如果MAC值接近0可能有以下原因:

1) 系統非穩態

2) 系統非線性

3) 資料含雜訊

4) 模態參數提取錯誤

5) 振型線性無關

如果排除1-4,MAC趨近於0表示兩組振型線性無關。

 

如果MAC值接近1那麼可能有以下原因

1) 測點/回應點不足

2) 振型測量中含未知力的作用

3) 振型結構為相干雜訊

4) 振型相關

同样,如果排除1-3,那麼MAC趨近於1表示兩組振型線性相關一般如果超過0.9則表示相關性高。實際結構與模擬的對比中,由於可能存在裝配誤差、試驗件存在損傷等,在應用這個界限時,並不是絕對的。

 
 
 

需要注意的是MAC值代表的是振型的相關性/相似性而不是正交性,所以MAC矩陣也不是單位矩陣。對於模態而言,實模態關於MK是正交的,而複模態是關於AB矩陣正交的。)在模態對標的基礎上,可以對於測試和ODS的結果可以通過MAC計算其相似性。

 
 
 
 

對於單一資料集計算MAC值(AutoMAC)可以用於判斷測點是否足夠。而不同資料間計算MAC(CrossMAC),例如可以對試驗和模擬間計算MAC值可以用於模型對標。

如果是試驗複模態,那麼上述運算式為

 

在模型對標時,我們總是先對標振型,後看頻率。

 

2

座標模態置信因數

 

 

COMAC 值表示的是結構自由度的相關性,即兩組振型中某個節點的相關性。可以分析在MAC 值計算中是由於哪些節點導致相關性較差。

 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那我們來看看MODEL CORRELATION的一些具體功能的實現吧。⬇⬇⬇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 

 

1

load

 

首先需要我們提供兩個模型(reference & correlation),可以是試驗-模擬/ 模擬- 模擬/ 試驗-試驗資料。2017.3HyperView中支援以下的資料類型:

 

兩個模型的選擇可以遵循以下的規則:

reference模型:

節點較少的模型,比如測試模型等

correlation模型:

節點較多的模型,比如CAE模擬模型等

 

2

Transformation—調整模型姿態

 

如下圖中,將兩個模型載入並顯示在介面中,但是注意到其空間姿態不一致。

 

當模型姿態不一致時(模型姿態不一致是指空間中需要進行除平移外,旋轉等操作得到相對應模型),此時需要進行Transformation。應當注意的是,如果兩個模型是座標可以通過平移變化得到,則無需進行Transformation

Transformation通過選擇模型上對應的三個點進行模型調整,介面如下。

 

啟動N1 N2 N3按鈕,分別在圖形介面中選擇節點。

 

Transform 後:

 

加粗的紅色線框模型為reference模型,網格模型為correction模型,兩者有較好的一致性。

 

3

node pair—搜尋兩組模型間的匹配節點

 

 

對於每一個reference模型的節點在其tolerance誤差範圍內尋找可以匹配的correlation的節點,並可進行csv表格輸出。

可以在圖形介面中顯示mapped pair

 

在容差範圍內顯示匹配節點對。

 

綠色數位元為reference模型節點id,藍色數位為匹配對id號。

這裡還可以顯示unmapped node以及node contour(以顏色顯示容差,藍色默認表示誤差接近零)

 

 

4

計算MAC——確定振型相關性

 

軟體在給定的起始和截止頻率範圍內自動搜尋匹配振型及計算MAC/COMAC,並對符合MAC閾值振型對輸出在表格中,如下。

 

可以3D bar 圖(及2D 投影圖)顯示對應振型的MAC係數,如下:

 
 

同時可輸出上述MAC矩陣振型所對應的頻率的相對誤差百分比(FREQ DIFF),如下

 
 

在對小車模型進行MAC值計算時,發現reference correlation 模型對應28.71Hz29.75Hz的振型都有較高的相關性,且頻率相近。

分別對比這28.71Hz29.75Hz的兩個模型的振型,發現對於線框模型兩者是非常接近的,而對於網格模型在後窗玻璃和Roof處稍有差異,兩個MAC值較高,應該是由於線框模型測點數量不足引起的以及對於小的振型差異MAC值較不敏感。

針對這個問題,我們可以結合COMACPMAC(下面會有相應介紹)再次進行解析。

 

 

 

 

5

 計算COMAC—確定振型對的節點相關性

 

對於每一個振型對,又可以對比振型的每一個節點間的座標相關係數,即COMAC,如下圖

 

如此可以得到每一個振型中匹配較好的節點對以及較差的節點對,從而可以通過對某些偽節點對的剔除來調節MAC值。

 

同樣,可以以柱狀圖模式顯示COMAC

 

以上介紹的是整體模型的振型對比,如果模型中具有多個子結構,那麼可以按子結構進行mac匹配,這樣有利於將問題定位到子結構,此時我們需要在導入模型後勾選以下選項:

 

此時可選擇子結構/子模型,計算局部結構MAC值(PMAC)。

 
 

對子系統進行MAC值分解後,我們可以看到10-11以及11-10reference correlation 模型對應28.71Hz29.75Hz的振型

 

振型MAC值較高是由於Roof子系統中匹配較好,但是在body等子結構中MAC值匹配都較差,所有從上圖也可幫助認定,10-10以及11-11是振型匹配對,而非10-1111-10是由於測點數量不足引起的誤判。

通過COMAC去掉局部的RoofMAC 貢獻量

 

MAC計算中選擇Modified MAC

 

得到修正後的MAC為:

 
 

此時MAC值較大的只有對角線上的元素,即這些元素對應振型可以認為是相互匹配的。

 

 
 
 
 

 本期指導視頻 ⬇ 

 

這期就到這裡啦,記得要持續關注我們唷~

 
arrow
arrow

    Altair 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