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上一講中,我們講解了材料非線性的兩種模型。這一講,我們將視角轉向接觸。接觸是生產和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力學問題,例如汽車車輪和路面的接觸,發動機活塞和氣缸的接觸,軸和軸承的接觸以及齒輪傳動過程中齒面的相互接觸,在鈑金成型中,模具和工件之間的接觸等。 接下來將講解接觸的三種非線性,那麼我們開始吧~ |
接觸在力學過程中常常同時涉及三種非線性,大變形引起的材料非線性和幾何非線性以及接觸介面的非線性。 接觸介面的非線性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。 1. 接觸介面的區域大小和相互位置以及接觸狀態不僅事先都是未知的,而且是隨時間 變化的,需要在求解過程中確定。 2. 接觸條件的非線性(單邊不等式約束,強非線性)。 1) 接觸物體不可互相侵入 2) 接觸力的法向分量只能是壓力 3) 切向接觸的摩擦條件 |
接觸介面條件
1. 法向接觸條件
a)不可互相侵入(運動學條件)

對於在接觸表面的任意點,不可侵入條件表面,當兩個物體發生接觸時,它們或者保持接觸,或者脫離。
b)接觸面的動力學條件是在不考慮接觸面積間的粘附或冷焊的情況下,法向接觸力為壓。OptiStruct中可設置法向分離/法向不分離接觸。即法向接觸力為壓力/接觸面間可穿傳遞拉力。由PCONT中SEPARATE參數控制。
接觸點對的搜索——接觸離散
OptisStruct中提供兩種方式定義接觸點對。
1)N2S
對於每個從節點,尋找一個主面,該從節點可通過主面的法向投影至主面上。找到主面後在從節點、主面間建立接觸單元。類似於GAP單元。每一個接觸單元有唯一的一個從節點,兩個接觸單元的從節點肯定不一樣,但是主面可能相同。
➡對於小滑移,N2S在內部直接轉換為CGAPG單元。CONTPRM CONTGAP YES,產生*.contgap.fem檔,導入HM查看GAP單元。
➡對於大滑移,N2S在內部轉換為不同於CGAPG的單元。CONTPRM CONTOUT YES,產生*.contout.fem檔,在當前模型中導入該檔,可查看RBE3+PLOTEL顯示的接觸單元。(S2S同上)

2)S2S

對每一個從節點查找相鄰的面。在每一個從節點相鄰的面上選擇樣本點(高斯點),採用N2S的方法查找相應的主面。在從面和主面之間建立接觸單元。
➡不同的S2S接觸單元有不同的從節點
➡不同的接觸單元間可共用一個或多個從面
注意點
下面是一些需要注意的內容,不要忽略哦~
1)N2S中為防止發生主面過多的侵入從面,從面上的網格應當細化以適應主面的形狀。S2S點對主從面的選擇相對不敏感。

2)S2S比N2S計算量大,但接觸力更光滑,易收斂。
3)當從面是節點集合(SET)時,必須採用N2S
4)當從面為實體單元集(SET)時,建議採用N2S。如果從面是實體單元面(SURF),可採用S2S
5)當主從面存在尖角,建議採用N2S。或將存在尖角的面拆分為多個面,建立多個S2S接觸。
2. 切向接觸條件——摩擦力條件
a) 無摩擦
如果兩個物體的接觸面是絕對光滑的,或者互相間的摩擦可以忽略,這時分析可採用無摩擦模型,即認為兩接觸面間的切向摩擦力為零,即

b)有摩擦——庫倫(coulomb)摩擦模型
如果接觸面間的摩擦必須考慮,則應採用有摩擦的模型。OptiStruct中使用的是工程分析中被廣泛採用的庫倫摩擦模型。庫倫摩擦認為摩擦力不超過其極限值
摩擦模型的規則化
現實中如果切向力小於臨界值,主從面不會產生相對滑移。如果切向力等於臨界值,主從面發生相對滑移。但是當相對滑動速度反向,切向力也立即反轉,這容易造成數值計算中反覆運算的收斂困難。數值計算作了一定的近似。用規則化的摩擦模型(下右圖)來代替庫倫摩擦模型(下左圖)。在切向力小於臨界值時,接觸介面間允許出現小的相對滑移,在切向力達到臨界值時,相對滑移量為一用戶指定值FRICESL。預設情況下,FRICESL為接觸主面典型單元長度的0.5%。
在OptiStruct中,接觸介面如果涉及摩擦,會生成非對稱剛度陣,將採用非對稱求解演算法(MUMPS)求解。摩擦力會顯著影響模型的收斂性,涉及摩擦的模型求解計算量也比較大。在接觸介面的摩擦力影響不大時,可以關閉非對稱求解器(PARAM, UNSYMSLV, NO)。
在發生下列等式時,接觸面沒有切向相對滑移⬇

對應OptiStruct中的粘結(stick)模型⬇
在發生下列等式時,接觸面將發生切向相對滑移⬇

對應OptiStruct中的滑移(slide)模型⬇
OptiStruct中,相對滑移分為小滑移和大滑移。
➡小滑移
主從面之間的相對滑移量小於一個單元。
接觸搜索只是在計算最開始執行一次,以後的計算都是基於最開始建立的接觸對。
➡ 大滑移
主從接觸面之間滑移量大於一個單元,接觸對在每一個增量步中重新計算。
大滑移可通過設置TRACT=FINITE/CONSLI實現

大滑移需啟動幾何非線性,HASH剛度陣組裝方法(PARAM,HASHASSM,YES—),非對稱剛度陣求解演算法
支持大位移的S2S和N2S
不支持小位移的N2S
摩擦係數
在OptiStruct中,通過PCONT卡片中的MU1和MU2設置靜/動摩擦係數。

接觸問題的求解
但是上述方法是針對不具有接觸約束的問題,那麼對於具有接觸約束的問題,該怎麼辦呢?

我們同樣可以採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或者罰函數法。
拉格朗日乘子法
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引入接觸約束條件可以精確滿足約束條件,但是有兩個不足之處:
1)方程自由度數增加
2)求解方程的係數矩陣中包含零對角元素
罰函數法
用一個彈簧施加接觸協調條件稱為罰函數法。彈簧剛度或接觸剛度稱為罰參數。罰函數法允許一定侵入。當發生侵入時,彈簧開始起作用,將主從面推開,直至不再有侵入(主接觸面可以侵入從接觸面,反之不可)。只有產生侵入時,才有接觸力。接觸力和侵入量成比例。罰函數法的優缺點正好和拉格朗日乘子法相反,優點是不增加問題的自由度,係數矩陣保持正定,缺點是:
1)約束條件近似滿足
2)罰參數(接觸剛度)增大,可提高精度(現實接觸體間不可能發生侵入,接觸剛度無窮大),但可能會使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的相對運動發生虛假的反向,造成收斂困難
OptiStruct中採用罰函數法引入接觸約束
STIFF設置接觸剛度
STIFF=AUTO,接觸剛度根據主從面的剛度自動計算。
STIFF設置為正實數,用戶自訂接觸剛度
STIFF=SOFT/HARD,自動設置為一個較小/大的接觸剛度
STIFF=負實數,在STIFF=AUTO計算的接觸剛度上放縮|STIFF|
其他參數
下面介紹正在設置接觸約束時需要用到的一些參數。

ADJUST穿透調整
CAD模型離散為FEM模型時,接觸面上會存在一定的精度損失,導致了主從面之間會存在小的穿透/間隙,ADJUST正在模型開始計算去除這些穿透/間隙,不會產生任何應力應變。
➡CONTACT及TIE卡片上都可設置ADJUST
➡CONTPRM, ADJGRID, YES 可查看被調整的節點及調整後的位置座標避免剛體位移
➡ADJUST > 0.0
—將穿透的從節點調整到接觸面上
—對於間隙小於等於ADJUST的從節點,調整到接觸面上
➡ADJUST = AUTO
—調整深度被自動設置為主接觸面單元平均尺寸的5%
➡ADJUST = 0.0
—只是將穿透的從節點調整到接觸面上
CLEARANCE接觸間隙
設置主從面之間的間距/過盈量
➡CLEARANCE >= 0,設置主從面之間的間距
➡CLEARANCE < 0,設置主從面之間的過盈量
➡CLEARANCE = 0.0,無論幾何位置如何,認為主從面之間間隙為0,施加壓力後立即產生接觸力

GPAD接觸厚度
有限元分析中殼體往往是抽取的三維實體單元的中面,在接觸分析中需要考慮殼體的厚度,默認GPAD=THICK。如果不想採用殼體厚度,也可設置一個合適的值,GPAD=REAL。
SRCHDIS搜索距離
當從節點與主面的間距小於SRCHDIS時候,從節點和主面間建立接觸單元,否者不建立接觸單元。
➡對於SMALL SLIDING,只是在計算的第一個增量步檢查主從面之間的間距是否小於SRCHDIS,間距大於SRCHDIS的從節點在真個計算過程中都不會接觸
➡對於FINITE SLIDING,在每個增量步檢查主從面之間的間距是否小於SRCHDIS,間距大於SRCHDIS的從節點在當前增量步中不會產生接觸
➡對於CONSLI SLIDING,在每個反覆運算步中都會檢查主從面之間的間距。
SMOOTHING接觸力光順
曲面法向在CAD中連續,但是FEM模型離散後不再連續。在離散過程中幾何精度的損失會影響接觸力的精度。SMOOTHING可以改善這種情況下的精度損失。
➡SMOOTHING僅適用於S2S接觸,可對整個主從接觸面的接觸力進行修正,也可對局部區域的接觸力進行修正
➡SMOOTHING不適用於FREEZE類型接觸,不能和ADJUST及CLEARANCE同時使用

CNTSTB接觸穩定
CNTSTB可改善接觸分析中的不穩定,如初始時刻接觸面之間小的間隙導致計算在初始時刻難以收斂。
➡可對單個SUBCASE施加,也可對所有SUBCASE施加
➡兩種施加方法
1)PARAM, EXPERTNL, CNTSTB
2)直接定義CNTSTB卡片
➡CNTSTB通過在接觸切向和法向施加較小阻尼彈簧來改善接觸的收斂性
➡PARAM EXPERTNL CNTSTB等效於預設參數的CNTSTB卡片

➡LMTGAP引入切向/法向接觸穩定剛度

➡接觸面間距小於LMTGAP時,施加接觸穩定剛度
➡接觸面間距大於LMTGAP時,釋放接觸穩定剛度
➡LMTGAP預設值為主接觸面特徵長度
➡過大的LMTGAP會引入大的實際不存在接觸力,影響計算結果
➡改進收斂將s1設置為0.1
MODCHG模型改變
基於單元/接觸的模型改變,使用該參數需要同時啟動PARAM,HASHASSM,YES。該參數只能用於非線性工況。

1)基於單元的模型改變
➡單元去除
—將去除單元對周邊單元的節點力逐步釋放為0
➡單元啟動
—WOSTRN啟動單元後,被啟動單元為了和周邊單元構型協調,也會產生變形,該變形會引入額外的應力
—WISTRN 協調變形不會引入額外的應力
➡不適用於小位移及瞬態分析
➡適用單元類類型:Solid/Shell/Bushing/CONM2
➡非線性瞬態分析不支援

2)基於接觸的模型改變
➡去除接觸對
—將接觸對上的接觸力逐步釋放
➡啟動接觸對
—在小位移分析中,啟動之前建立的接觸單元
—在大位移分析中,重新建立接觸單元
接觸相關結果
➡接觸壓力
➡法向接觸狀態
➡切向接觸狀態
➡法向接觸力
➡切向接觸力
➡侵入量
➡滑移距離
➡輸出設置
CONTF (format, type) = option (CONTF(OPTI)= ALL)
輸出檔cntf
輸出內容: 接觸力;接觸面積;
Cntf檔案格式

➡OptiStruct可在主從面上同時顯示接觸相關結果
理論的部分已經講解完畢,接下來我們還是一樣來看看一個具體實例吧
這是一個練習,我們需要完成以下內容:
1. 去除過盈接觸
2. 恢復過盈接觸
3. 查看結果,結果是這樣的⬇

那麼,跟著我們來操作吧~
1
接觸對的建立(elemset)

2
定義接觸約束
➡S2S
➡大滑移

3
定義移除/啟動的接觸面積

4
工況中引入MODCHG

5
其他參數

輸出:

位移,spcforce等:

接觸面的接觸力: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