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我們不多寒暄啦,
直接給技巧!
本講為大家介紹
材料模型之複合材料~
複合材料在Radioss中可以用實體單元和殼體單元類比,相應的單元屬性有:
殼體單元屬性:
/PROP/TYPE9,10,11,16,17,19,51和/PROP/PCOMPP
實體單元屬性:
/PROP/TYPE6,14,20,21,22
而根據複合材料的的類比又可以分為基於Layer和基於Ply的:
基於Layer 類比的單元屬性:
/PROP/TYPE10(SH_COMP), /PROP/TYPE11(SH_SANDW)
基於Ply 類比的單元屬性:
/PROP/TYPE17(STACK), /PROP/TYPE51, /PROP/PCOMPP+/STACK, /PROP/TYPE19(PLY) 以及 /PLY
Layer是複合材料鋪層中的最小單元,Ply是可以多個複合材料組合鋪層。
殼體單元
Radioss
以殼單元為例,通常對於複合材料的單元屬性中有以下幾個方面是比較經常用到的:
-
複合材料層數,每層的積分點
-
複合材料各向異性在層中的定義
-
複合材料層厚度和每個層的位置定義
-
複合材料在每個層中的應用
下面是對於上面的幾點在Radioss的複合材料單元屬性中的匯總:
殼體單元是比較常用的。在殼體單元中我們來討論一下下面幾個概念:
▇ 1. 層厚度與層定位(N, Thick, 和 ti )
在殼體單元屬性中經常會要求使用者輸入N, Thick, 和 ti。
N 在 /PROP/TYPE9 中是表示殼厚度方向上的積分點數,而在其餘用於複合材料的殼單元屬性中則表示複合材料的層數。
Thick 是指殼單元的厚度。那麼對於以上複合材料單元屬性來說每一層的厚度則是等分的(當然除了/PROP/TYPE9)。
在/PROP/TYPE11, /PROP/TYPE16, /PROP/TYPE17, /PROP/TYPE19, /PROP/TYPE51 以及 /PROP/PCOMPP 中也可以定義不同的層厚度。
所以會需要使用者定義參數ti. 在這種情況下各層的總厚度建議和Thick定義的值相同,以保持一貫性。
即
如果不同那麼Radioss會進行內部調整,如何調整詳情可參見Radioss使用手冊FAQs。
▇ 2. 參考向量V和角度Φ
在複合材料的單元屬性中參考向量V和角度Φ都是用於定義材料方向(加勁纖維的方向)。
參考向量V可以用卡片中的參數VX, VY, 和 VZ 來定義,也可以在單元屬性 /PROP/TYPE11, TYPE16 , TYPE17 , TYPE19 ,TYPE51 和 /PROP/PCOMPP (/STACK) 中用 /SKEW 來定義。
如果有使用skew那麼 VX, VY, 和 VZ 輸入將被忽略。在skew中X方向就是參考向量V的方向。
有了參考向量V和角度Φ,那麼複合材料的材料方向1(加勁纖維的方向)如下圖定義。
即參考向量V首先映射到單元平面上,然後再逆時針轉過角度Φ就是材料方向1。
這是複合材料的材料模型中定義的1方向上的楊氏模量(E11),
等等都可以正確的應用到
複合材料的實際幾何平面上。那麼材料方向2通常就是與材料方向1相垂直的方向。當然如果材料方向1,2並非正交那麼可以通過參數 αi 來定義(比如/PROP/TYPE16,19)。
▇ 例子
例1:
比如Radioss使用手冊上 /PROP/TYPE9 的使用座標輸入定義參考向量V的例子:
這裡設置N=3:單元厚度方向有3個積分點;Thick=1.8:殼厚度1.8mm。
參考向量V(1,0,1): 表示在全域坐標系統(X,Y,Z)上原點O到 (1,0,1)的向量就是定義的參考向量。
Phi=45:表示參考向量V的映射向量V’再逆時針轉過45度就是材料方向1 (m1)
例2:
比如Radioss使用手冊上 /PROP/TYPE11 的使用SKEW定義參考向量V的例子:
這裡設置N=3:表示有3層的複合材料,這樣在單元屬性卡片的最下面會有3行定義每一層材料方向、厚度、層定位和層材料;
Thick=1.6:展示層的總厚度為1.6mm;
Skew_ID=1: 一旦在Skew_ID中定義了skew,那麼無論在Vx,Vy,Vz中定義什麼都會被忽略。關於如何定義skew可以參見Radioss使用手冊。
Skew中的x軸的方向就是參考向量V的方向,然後再映射到殼單元上得到V’。由每層定義的轉角Phi(Φ)分別逆時針轉動後得到每層的材料方向1(m1)。在卡片上首先定義的是Layer 1,然後是Layer 2, 最後是Layer 3。在單元上沿著單元局部坐標系的z方向,Layer 1首先佈置月單元底部然後沿著z得正方向依次佈置Layer 2和Layer 3。
▇ 3. 複合材料層疊加的方式(PLY或STACK)
在/PROP/TYPE11, /PROP/TYPE16, /PROP/TYPE17, /PROP/TYPE19,/PROP/TYPE51 以及 /PROP/PCOMPP(/STACK) 中可以定義多個層。層疊加的次序可以在這些複合材料單元屬性中:
比如在/PROP/TYPE10中沿著Z正方向用不同的 Φi 角度依次疊加。
比如 /PROP/TYPE11 中沿Z的正方向,可以依次定義層的厚度,使用的材料。
當 Ipos=0 時 Radioss 通過層數和層厚自動計算出每一層的位置;
當 Ipos=1 時則必須用戶定義好每一層的位置。而在 /PROP/TYPE11 中還可以在每一層中定義該層非正交的材料方向。比如其中有一層材料的材料方向1和2之間夾角為60度那麼就設 αi=60。
比如在/PROP/TYPE17,51 和 /PROP/PCOMPP(/STACK) 中有兩種方式疊層。
一種基於ply的類比,所有ply的資訊(如材料,厚度,材料各向異性的角度以及單元的積分點)都是定義在/PROP/TYPE19 (或 /PLY)中的.然後在/PROP/TYPE17 或者 /PROP/TYPE51 (或者/STACK) 中通過參數Pply_IDi 將不同的層組合裝配起來形成一個總的複合材料鋪層,這樣定義的複雜的複合材料的鋪層有更方便。
在基於ply的類比中,既可以用卡片中“by ply”的形式單層的疊加,又可以用卡片中“by substack”的形式將幾個不同組合的鋪層(稱為substack)再次裝配在一起。
裝配的方式可以是簡單的自下而上的疊加,也可以用“INT”來自由定義那兩個substack粘結在一起。
實體單元
Radioss
隨著複合材料技術的發展,複合材料可以變得更厚,那麼此時用殼體單元類比就不合適了,我們可以用實體單元來類比這樣的複合材料。在實體單元中最為常用的是下面的厚殼單元:
-
/PROP/TYPE6 (SOL_ORTH)
-
/PROP/TYPE21 (TSH_ORTH)
-
/PROP/TYPE22 (TSH_COMP)
▇ 1. 層厚度與層定位
層厚就是厚殼的實際單元厚度。/PROP/TYPE21 僅可以定義單層的複合材料。
/PROP/TYPE21 可以定義多層的複合材料,與殼單元中的 /PROP/TYPE11 類似可以定義每層的層厚,材料,層定位,層的材料方向定位。
▇ 2. 參考向量V和角度Ψ
材料方向也是類似於殼單元屬性 (如/PROP/TYPE11) 由參考向量V和角度Ψ的定義, 首先參考向量V映射在厚殼或實體單元的中性面上然後再逆時針轉過角度Ψ就是材料方向1。
比如下面的三層的複合材料,第一層在V映射到中性面上V’的基礎上再逆時針轉過45度就是材料方向1(即纖維方向)。
在TYPE6中還可以通過Ip這個參數來控制材料方向,比如有曲面的構件而纖維的方向是沿著曲面彎曲的,那麼可以定義Ip=3,這樣纖維方向在(r,t)平面中,那麼纖維方向(也就是材料方向1)就是單元局部坐標系統中的t方向。這樣纖維方向可以很好的沿著曲面一段一段彎曲了。
如果此時再定義 ,那麼纖維方向(也就是材料方向1)為單元局部坐標系統中的t方向逆時針轉過20度。
使用Ip材料來控制材料方向對於複雜幾何體比較方便,但是也需要注意單元的局部座標一致。
留言列表